啃文书库 > 穿书90年代:从女配到科技大佬 > 第125章 思辨风暴:秦桂梅质疑方法有效性

第125章 思辨风暴:秦桂梅质疑方法有效性


"秦同学,你来了,过来过来。"梁德仁一见秦桂梅进研究院,就热情地招手向她打着招呼。

  “梁教授,下午好。”秦桂梅走过去,梁德仁教授笑着冲她点点头,然后领着她往研究所里走。

  他边走边拍了拍手,跟办公室里的众人介绍道:“来,大家停一下,我给大家介绍一下,这是我们单晶硅课题组的新成员,秦桂梅同学。她那篇在《Advanced  Materials》期刊上的文章,相信大家应该都看过了吧,对她实力也有了所解吧。”

  大伙儿都把目光投向了秦桂梅,包括那几名博士后,博士,研究生,还有课题组里的另两位位教授。他们礼貌性地点点头,表示欢迎新人。

  在1992年的时候,一位顶级的教授能够驾驭一个庞大的团队,其规模足以媲美一家研究所。

  如梁德仁院士这种,在这个年代,他足以争取到上百万乃至上千万元的经费,这已然超越了普通研究院的经费规模。为了获得这笔经费,梁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的规模也足可与一个研究院相提并论。

  一般来说,一位顶级院士最少掌控着一个国家级实验室,在这个实验室中,两三名长江学者级的教授会组建两三个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。而每个研究团队都拥有若干优秀的中青年教授和副教授,他们各司其职,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这些中青年教授和副教授又会自由搭配,形成方向各异的研究小组。每个研究小组之下,都有一批博士后、博士生和研究生忙碌于各种实验。

  以我们熟悉的话语来诠释,梁德仁院士的团队规模庞大,组织严谨,每个成员都担负着不同的职责和使命。

  梁院士身为金字塔的顶尖,犹如团队的灵魂和核心,就如同一家公司的CEO。他负责确立研究方向和目标,并协调团队成员的创作。

  长江学者级的教授则是团队中的业界翘楚,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修养,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。

  中青年教授和副教授作为团队的核心研究员,他们负责具体的研究项目和实验工作。在梁院士的引领下,他们自由组合成不同的研究小组,每个小组都专注于特定的研究领域,协同推动实验的进步。

  博士后、博士生和研究生则是团队中的学术储备力量,他们在实验室里辛勤耕耘,积累经验和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。他们肩负着实验室的日常运营和数据分析等任务,为团队的研究工作提供坚实支援。

  在这座金字塔的底层,研究生与本科生致力于修炼技艺,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技艺与科研修养,简称“做小工的”。

  之前大家都从梁德仁那里知道了秦桂梅要加入的消息,只不过,他们大多数人心中都还是有些不怎么情愿的。毕竟秦桂梅这高中生,在他们团队连做小工的可能都算不上,所以大家见她因为一篇论文就被招进这种研究项目,自然心里稍稍有点不以为然。

  尽管秦桂梅曾撰写过一篇国际论文,在碳纤维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令人赞叹,但仍然难以消除团队中的疑虑。对于这些已在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人来说,秦桂梅在经验和专业知识上的匮乏,让他们对待她的加入显得颇为谨慎。

  在介绍完秦桂梅之后,梁德仁又为她一一引荐了其他成员。其中,一位是上次陪同梁教授拜访林家的韦建艺,另一位教授则是四十多岁的瘦长女性宁春华。

  至于其他几位较为年轻的同仁,皆为梁德仁教授的门生,涵盖这里的研究生、博士,乃至博士后。秦桂梅目光流转一圈,心中略微有些困惑,为何梁德仁都有了,她的前世导师罗霍却到现在也未现身呢?难道她之前的推测有误?然而此时她不便将这个疑问宣之于口。

  经过一番介绍后,梁德仁环顾四周,微笑着说:“现在,人员也已经大致到齐了,那么我们的会议便就此展开吧。”

  宁春华教授亲切地低下头,柔声问秦桂梅:“秦同学,你参加过小组会议吗?”

  秦桂梅微微点头,回应道:“参加过。”但在上次碳纤维研究项目中,她主要负责主持工作。

  宁春华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,接着问:“那么,那次碳纤维研究的成果,是你独立完成的吗?”她在“独立”二字上特意加重了语气。

  秦桂梅谦逊地回答:“多数成果,是我们项目组在齐筱亭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取得的。”

  宁春华的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,周围的人脸上也露出一副:你看吧,我就说吧,早就知道会是这样!

  韦建艺在一旁看着心底不由地好笑,这秦桂梅看来也是个小人精嘛,这是准备扮猪吃老虎吧,忽悠他们这群在实验室里单纯的学者们呢。

  “你今天初来乍到,先跟着大家看看吧。这里还有一份课题合作协议,涉及单晶硅研究内容的保密条款,你应该清楚的。”宁春华言罢,从旁边桌子上中拿过一纸协议,放在秦桂梅面前。秦桂梅毫不犹豫,签上自己的名字。

  随后,会议的帷幕正式拉开,课题组会议开始,年轻人们纷纷站上舞台,阐述上周的研究成果,一页页的文本,和众人分享前一个周他们的工作报告。

  这些年轻人虽不像他们导师般博学多才,但对课题的重点攻关方向贡献还是很有帮助的。他们多扮演着文献分享者的角色,为导师及其他资深学者的研究提供各种便利。

  秦桂梅聆听着他们的报告,兴趣盎然。例如,《区域熔融法单晶硅棒生长条件和处理工艺的控制》这份资料中,梁德仁在汲取秦桂梅的建议后,大胆改革单晶硅的生长方式,颠覆了传统的Czochralski法。

  还有这篇《CFD对单晶硅实验之速度、压力与温度的模拟》……诸多文献亦对他们探讨的课题大有裨益。

  随着分享环节的落幕,梁德仁与宁春华、韦建艺教授边聆听边交流,若遇有益的信息,彼此会相视而笑,并在黑板上记录下要点。

  不久后,研究生们的分享告一段落,梁德仁与宁春华教授着手对课题进行深入探讨。他们站在黑板之前,时而画上设计图,时而记下几个公式,展开了一场如火如荼的讨论。周围的年轻人则环绕而立,静静地听取导师们的指导,汲取着其中有用的知识。

  秦桂梅聆听着台上众人的汇报,手中的笔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。突然她抬头看看黑板,眉头微皱,轻声说道:“这个方法似乎行不通啊!”


  (https://www.kenwen.cc/book/473720/18275340.html)


1秒记住啃文书库:www.kenwen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kenwen.cc